关于PC/ABS配比
,乐发vll耳熟能详的比例为70/30
。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比例呢
?它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最优的选择吗
?
PC/ABS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
将ABS38(Rubber=38%)与合适SAN共混使胶含量为16%再与PC3.2(Mw=3.2w)以不同比例共混制得合金 ,其缺口冲击性能如图1 。
图1.PC含量对PC/ABS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
可以看到
,随着PC含量的提升
, PC/ABS的1/8”缺口冲击是不断增大的
,而1/4”缺口冲击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
,在PC/ABS为70/30时呈现最大值
,也就是说此时PC/ABS对厚度的敏感性最弱
。
PC含量对PC/ABS脆韧转变温度的影响又是什么样的呢 ?
图2.PC含量对PC/ABS脆韧转变温度的影响
图2表明 ,PC/ABS的3.18mm样条的脆韧转变温度基本随PC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,而6.35mm样条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 ,在 PC/ABS为50/50时呈现最低值。可见 ,对有低温韧性要求的PC/ABS来说 ,70/30未必是最佳选择 ,而且厚度不同时 ,其PC含量变化方向也应不同 。
可见 ,PC中引入ABS后 ,其3.18mm的常温IZOD冲击下降 ,脆韧转变温度提升 ;但6.35mm的IZOD冲击强度提升 ,脆韧转变温度下降 。因此 ,常用配比70/30可认为是综合考虑了厚度 、温度等因素对冲击性能影响的选择 。
也有研究认为 ,当PC/ABS配比为80/20 时 ,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 ,当PC/ABS配比为70/30时 ,拉伸强度出现极大值 ;当ABS 含量为50%时 ,PC/ABS的流动性最好 。将市场上常用的PC1100和 ABS8391复配后发现 ,基本符合此规律 ,如图3所示 。
图3.PC含量对PC1100/ABS8391不同厚度样条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
因此
,PC/ABS共混物冲击强度的表现是与样条厚度
、测试温度等相关的
,且其变化趋势未必一致
,对于不同的PC和 ABS
,其最佳配比可能有所不同
。从研究及经验来看
,一般最佳值出现在PC含量为60%-80%之间
。